抗生素誘發(fā)內毒素釋放在臨床上具有重要意義,有研究發(fā)現(xiàn),抗生素治療后,血中內毒素升高的同時伴有血壓下降和乳酸升高、乳酸脫氫酶升高、葡萄糖下降,表明組織損傷加重。Shen等人臨床發(fā)現(xiàn),10例革蘭氏陰性桿菌敗血癥患者中,7例在抗生素治療后血中內毒素明顯升高,其中2例死亡,死亡時菌血癥控制,但血中內毒素明顯升高,而未死亡者隨著菌血癥控制,血中游離內毒素水平相應降低,提示內毒素與死亡密切相關。有人研究證實,抗生素誘生“內毒素釋放"與病情的惡化呈平行關系。
另外在革蘭氏陰性菌感染的腦膜炎患者的腦脊液中,抗生素誘導的內毒素釋放的臨床意義已得到證實。正因為如此,應用皮質類固醇激素保護流感嗜血桿菌性腦膜炎患兒免受這種因素影響已成為常規(guī)。
盡管如此,Opal博士認為,臨床醫(yī)師很難判斷在治療全身性革蘭氏陰性菌感染是否都需要考慮到抗生素誘導的內毒素釋放問題。因為抗生素誘導的內毒素產生的臨床效應受多方面的影響,所以有關這方面的研究比較復雜。Opal博士認為這個問題將很快得到解決。目前包括他自己的小組正在開展比較頭孢拉啶和亞胺培南在治療復雜尿路感染中作用的臨床研究。該研究將能夠提供有關抗生素誘導內毒素釋放的臨床重要明確證據(jù)。
不少研究證實,內毒素可刺激機體產生炎性因子,如腫瘤壞死因子,白細胞介素-1等,這些炎前因子進而啟動大量炎性因子釋放,產生全身炎性反應綜合征,導致組織細胞損害及多器官功能衰竭,是革蘭氏陰性桿菌敗血癥死亡的一個重要原因。早在抗生素應用初期即發(fā)現(xiàn),抗生素使細菌溶解,突然釋放大量內毒素,可導致革蘭氏陰性桿菌敗血癥患者休克,但對其臨床意義一直缺少重視和系統(tǒng)對照研究。近年臨床研究較多著眼于抗生素誘發(fā)內毒素釋放的差異與定性研究上,而對于這種現(xiàn)象對病人病理改變,病情發(fā)展、療效及預后的影響尚缺少系統(tǒng)深入的研究。